马踏飞燕的正式名称是东汉铜奔马,它是一件出土于东汉时期的青铜艺术作品。东汉铜奔马不仅是一件艺术品,它还象征着汉代人民的勇敢和活力,展现了汉朝的强大和繁荣。这件青铜马高35厘米,长45厘米,宽13厘米,重量为15千克。
“马踏飞燕”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。 1983年10月,“马踏飞燕”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。1985年以“马超龙雀”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,并一直被沿用至今。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。
出自东汉铜奔马,别称马踏飞燕。东汉铜奔马体现了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,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底。东汉铜奔马身高35厘米,身长45厘米,宽13厘米,重15千克。马昂首嘶鸣,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,腿蹄轻捷,三足腾空、飞驰向前,一足踏飞燕。
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出自唐朝的孟郊写的七言绝句《登科后》。译文:今朝金榜题名,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,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,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。圣上喜迎新进士,民间应得好官人。出自《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》,是元代诗人王冕所作诗词。
《马踏飞燕》是中国传统舞蹈中的经典之作,其中的“马踏祁连山河动”也是最著名的段落之一。这个场景的出处源于唐朝时期李白的《将进酒》诗篇。《将进酒》中有这样一句诗:“马蹄声碎,喷玉云陲”,表达了骏马奔腾的动感与豪迈,同时也抒发了李白豪放不羁、***澎湃的人生态度。
以飞鸟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,雕塑造型生动,构思巧妙,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力学的稳定结构融为一体。其生命力蓬勃,气势一往无前,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。铜奔马(马踏飞燕)出自东汉时期,高35厘米,长45厘米,宽1厘米。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县雷台汉墓中出土,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。
1、年,一件青铜艺术品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发掘而出,这件艺术品以其独特的造型,被郭沫若先生命名为“马踏飞燕”。据考证,“马踏飞燕”属于东汉时期的青铜制品,距今约有1800年的历史。此艺术品以其极高的艺术成就,在国内外享有盛誉。
2、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魏怀珩、张学正前往武威考察,发现墓葬前室的右耳室有铜奔马和陶楼院,中室存放铜器用品,后室是墓主人夫妇合葬的地方。墓主人生前地位显赫,出土230多件珍贵文物,尤其是99件铜车马仪仗俑,被郭沫若命名为“马踏飞燕”。
3、甘肃省武威雷台东汉墓中,一件名为“马踏飞燕”的青铜制品被发掘出土。这件作品在东汉雕塑艺术与铸铜工艺的融合中,达到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成就。铜马的姿态独特,昂首挺胸,四蹄翻腾,马尾高扬,口张开仿佛在嘶鸣,以一种少见的“对侧快步”的步伐奔驰向前。
1、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雕塑。以下是关于马踏飞燕的详细信息:出土时间与地点:马踏飞燕于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。现藏地点:该雕塑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,并被视为该馆的镇馆之宝。别名: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。
2、马踏飞燕: 是东汉时期雕塑艺术和铸铜工艺融为一体的杰出作品,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。铜马昂首,四蹄翻腾,马尾高扬,口张作嘶鸣状,以少见的“对侧快步”的步伐奔驰向前。
3、雷台公园内的马踏飞燕雕塑是中国汉代艺术的杰出代表,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象征意义。该雕塑源自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,是1969年发现的一座东汉晚期大型砖室墓。墓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,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铜奔马,又称“马踏飞燕”,现为国家旅游局的标志。
关于马尾铸铜雕塑和马尾铸铜雕塑价格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马尾铸铜雕塑价格、马尾铸铜雕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。
上一篇
青海校园铜雕塑定制厂家
下一篇
南宁公园铜雕塑价位多少